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五单元第一章 五代、宋、元通史概要

第五单元第一章 五代、宋、元通史概要(2/2)

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到1066年,西夏又开始挑衅,战争又不断继续。北宋与西夏双方激烈斗争长达九十年,大量消耗北宋的国力。

    以后,北宋对西夏党项贵族的战争也多次失利,民族矛盾相当严重,边疆也不断出现危机。北宋与辽、夏每次战争的结果,不论战胜战败,其结局都是北宋朝廷屈膝求和,花钱买太平。整个北宋的中后期,从澶渊之盟之后,北宋每年都要努力积攒“岁币”和“岁赐”给辽、夏的统治者送钱。一个叫岁币,一个叫岁赐,内容和实质都一样,都是宋朝的沉重负担,这些负担统统转嫁给与了百姓。即使后来北宋灭亡于女真人之手,跑到东南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也继承了岁币这个负担,年年向北方交钱。长期的战乱使广大北方地区的农民遭受宋、辽和西夏统治者的重重迫害,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讲,浑浑噩噩的宋朝却把契丹人的辽国养得同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辽国每年从宋朝收来丰厚的岁币,使其统治者的日子过得无比舒服。渐渐的,声色犬马也代替了刀马骑射,原本剽悍的契丹人越来越多的习惯了享乐和好逸恶劳,辽国也渐渐的腐朽了。从公元1055年开始,辽国开始衰颓,而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开始崛起。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建国称帝,国号为金。

    金人初起,锐不可当,从公元1115年到1125年,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征服了辽国。此时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一个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却是一个完全不合格的皇帝,他错误地分析形势,居然企图远交近攻,联金灭辽,真是送命的决定。

    公元1125年金兵灭辽之后继续南下侵宋。徽宗传位钦宗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第二年(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金兵再度南下,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这就是所谓“靖康之耻”。北宋从开国到亡国186年,始终积弱不振,如同一个不堪一击的病夫。北宋历代所采取的国家政策,所作出的战略决定,实在处处错得离谱!

    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南江南一隅又存在了152年(公元1127-1279年)。在此期间,南宋则始终在异族威胁之下,只能苟延残喘,甚至比北宋还要狼狈十倍。就是这样的局面也未能延续多久。公元1279年,元将张宏范率水陆两路直逼南宋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广东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抱着南宋的最后一个小皇帝投海自杀,宋王朝就此覆灭。

    宋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大发展。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得到推广和广泛运用的。军事上,当时最先进的各种火器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宋代文学高度发达,宋代文学们的光辉著作至今仍脍炙人口。宋代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宗室之祸,没有外戚之祸,没有藩镇之祸。单从内政治理来说,连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都赶不上宋代。

    于是人们自然会问:如此强大而且得到良好治理的一个国家为何如此孱弱,以致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无还手之力?

    元人所著的《金史》上说得很清楚:“宋之失计有三:撤三关故塞不能固燕山塞;汴京城下之盟竭公私之币以约质;立粱、楚而不力战而江左称臣。”

    金兵南征时,宋朝降将郦琼曾对金国统帅兀术说:

    “琼尝从大军南征,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用兵制胜,皆与孙、吴合,可谓命世雄才也。至于亲冒锋镝,进不避难,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宜其所向无前,日辟国千里也。”

    “江南诸帅,才能不及中人,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谓之持重。或督召军旅,易置将校,仅以一介之士持虚文谕之,谓之调发。制敌决胜委之裨将,是以智者解体,愚者丧师。幸一小捷,则露布飞驰,增加俘级以为己功,敛怨将士。纵或亲临,亦必先遁。而又国政不纲,才有微功,已加厚赏,或有大罪,乃置而不诛。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矣!”

    兀术问郦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郦琼说:“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三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所以,后人评论说:“北宋之亡,非金人亡之,自亡之也。”

    三、元朝

    元朝从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前后共九十七年。元朝结束了自唐灭亡以来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使中国再次实现了大统一。这为随后明清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得到更大发展,**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异常辽阔,这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雏形。

    元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中期和后期。

    从元世祖忽必烈到成宗铁木耳是初期。这期间,蒙古统治者采用汉族法律,初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项制度,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

    从武宗海山到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是元代的中期,元代走向了衰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皇权斗争也日趋激烈,各地起义不断爆发。其间的“英宗新政”也仅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代的衰败之势,后来新政失败,英宗也死于非命。

    从明宗到顺帝是元代的后期,即元代末期,元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它的灭亡。朱元璋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来成为起义领袖,逐渐扫平诸雄,重新建立了汉族的王朝——明,元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元朝开国后,一切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大半都沿袭辽、金的旧章。1272年又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命名首都为大都。此后,元朝的政治重心就从蒙古草原移到了中原。元朝建立后,有意识地保留了中原的一些封建制度,但关于采用什么政策来统治汉地的问题,从蒙古建国之初就有争论。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其统治,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任用汉人,采用汉法。

    元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在建国之初就采取了民族压迫政策。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四等。这种开历史倒车的等级制是元朝覆灭的祸根。

    元朝按照民族成分把全国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经济上的负担,都有不同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了罪,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只能向司法部门申诉,不能还手。蒙古人酒醉打死汉人者,只要交出一份埋葬费,就算了事。汉人、南人不准集体打猎,不准举行宗教活动,不准执持弓矢等武器。诸如此类的制度,都有明显的民族压迫色彩。由此可见,元朝政权的性质仍是以蒙古贵族为首、包括各族上层分子在内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各族人民的联合专政。

    元政府更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人民,分为十级:一、官(政府官员)。二、吏(吏佐,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技术人员)。八、娼(娼妓)。九、儒(儒家·道学家)。十、丐(乞丐)。

    等级制的划分,造成蒙古统治阶级与各族人民尖锐的矛盾冲突。随着蒙古族统治者封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利用土地的剥削也日益加重。南方汉族地主对佃户的剥削,和蒙古贵族相比也毫不逊色。南宋亡后,元世祖有意识地把江南地主经济保全下来,因而江南地主对农民一直没有放松过控制和剥削。他们任意奴役佃客家属,干预“佃客男女婚姻”,甚至将佃客随田佃卖。沉重的赋税、军役和站役,加上大封建主之间频繁的内讧和战争,官吏们的贪暴,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使作为封建社会基础的脆弱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摧残,不断破产。

    在蒙古统者的上层,由于元代采取了蒙古人的继承方式,即每当老一代领导人去世,就由王公贵族一起开会,根据血统的亲疏和和实力的高低选举下一代领导人,有时一次选举要花费多年时间,其间伴随着无数阴谋诡计,产生了无数的战争和叛乱。元世祖的江山就是在内乱中打出来的。诸王的纷争对历代统治者都是沉重的打击,使元朝在内乱中大伤元气。最后被元末农民起义推翻。

    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率军二十五万北伐。在北伐的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并向蒙古、色目人保证“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当时腐朽的元朝政权的军队已经在内乱中消耗殆尽,只靠几支地主武装支持残局,无力与强大的明军一决高低。于是末代皇帝元顺帝抑郁地逃离了大都。

    四、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总体特征

    五代、辽、宋、夏、金、元代的历史错综复杂,多个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各领风骚。从历史观上看,应当抛弃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从中华民族的全局分析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从中分析其治乱兴衰的规律。从这个角度讲,这一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上:1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2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3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1民族政权并立。2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2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3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火药、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学作品反映了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