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1.诲子不倦(2/2)

  一年多前林灵素带着他的一个徒弟张如晦去积石圣山。

    一年后林灵素的另一个徒弟高廉又去投奔正好在积石军当知军的堂弟高俅。

    师徒前后相继,如果不是事有凑巧,就是目标明确,他们一定是为了那块“通灵宝玉”而去的。

    事有蹊跷,思虑到这,蔡京又问:“这个高廉,何许人也?”

    “高廉自小体弱多病,在‘太学’下舍生上过俩年学,算是个知识分子,如果没遇到林灵素早就病死多年了。高廉拜师后学了点道术,是个在册的道士,在京城里给人请神,看风水,骗点钱养家糊口,郊区小有名气,人称‘高半仙’。”

    提起高廉,蔡攸一脸的不屑,对于象高廉这种阶层的人,蔡攸平常连提都不会提一次,太失自己身份了。

    “你能确定高廉就是高俅的堂兄?”

    “完全可以肯定,我特地去派出所查过了,高俅和高廉的爹是亲亲的兄弟俩个人。”

    蔡京连着点了几下头,现在能知道的全知道了,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就要去分析了,他思忖片刻,问:“这么说,除了林灵素之外,只有他的俩个徒弟高廉和张如晦知道他的下落。”

    “爹爹说的不错。”蔡攸点点头。

    “如果要找林灵素,最直接的办法是先找到高廉。”

    “现在只有高廉所处的位置明确。”

    “三天……,不,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了,从东京出发到积石军一天半时间能不能往返?”

    “不能!除非派架军用飞机去接高廉。”蔡攸很果断的说道。

    “好!这么说来,三天内,林灵素如果自己不跑出来,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他的。”

    “应该是吧。”蔡攸答道。

    “要是这样,不用找他了,等林灵素自己出来吧。”蔡京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蔡攸愣了,“不找了,等他出来?可他会出来吗?”

    “我们且不去管林灵素,我们来说说这个高俅。”

    “高俅?一个足球运动员,有什么好说的。”蔡攸不解的问。

    “观察一个人,远视不行,近视也不行,俯视不行,仰视也不行,只有平视,你才会看清楚你想了解的目标,看人才不会走眼。攸儿,你总是用高高在上的目光来看下边的人,所以,在看人这方面上,与为父相比,你还是略显不足,稍欠火候呀。”太师蔡京时刻不忘记当个大教育家,真是毁人……,不对,应当是诲子不倦。

    “儿子记住了。”蔡攸口中答应一句,心里却叽歪了一句,“又来教训我了,满朝文武百官谁不知爹爹目光如刀,杀伤力极强,谁敢和你比呀。”

    蔡京意犹未尽,继续说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平视,不在于你的视野的角度,而在于你是不是有一颗平常心,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蔡攸赶紧表态:“儿子下次再也不用眼睛看人了。”

    “哪你用什么看人呢?”

    “我以后改用心看人,我是说平常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