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草根说上下五千年 > 第三十三章:三寸不烂之舌的张仪

第三十三章:三寸不烂之舌的张仪(1/2)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所谓“合纵”,就是联合各个实力弱小的诸侯国共同抵抗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弱国酒可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而所谓“连横”,就是实力弱小的诸侯投靠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从而攻打其它实力弱小的诸侯国,这样就可以达到兼并土地,壮大实力的目的。

    而宣导这种观念的人,就被称为“纵横家”,张仪就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战国时期的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提到张仪,我们常常会提到另外一个人,就是苏秦。在史料中,张仪主要提倡的是连横,而苏秦提倡的是“合纵”,两人相对立的一纵一横,并且我们经常会误认为他们两个是一个时期的人,其实这是不对的。

    据考究,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时代,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的,在纵横家中张仪显然是苏秦的前辈。而当时确实也有一个人提倡“合纵”,并且与张仪对持,但是这个人不是苏秦,而是被人称为“犀首”的公孙衍。

    对于公孙衍,草根我就不多说了,这一章,草根我还是想要多说说张仪,说说他的那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裔,但是到了张仪的时候,已经是平民了。其实战国时期,魏国还是出了很多人才,例如商鞅、公孙衍,只可惜魏国并没有留住、利用好这些人才,结果人才都外流了。这个情况在目前我们的国家同样也很严重。

    据说张仪学业有成之后,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说,谋求晋身之路,后来张仪来到楚国,投靠在楚国国相门下,但是有一次在宴会上,楚国国相的丢了一块玉璧,于是众门客都说是张仪偷得,而且理由十分的简单粗暴:张仪出身贫困,而且平常仪表不端,所以一定是他偷了玉璧。

    而楚国国相居然也相信了,就用刑拷问张仪,张仪死不承认,楚国国相只好把他放了,但是也把他赶走了。

    张仪有没有偷玉璧,草根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出,那时候等级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贵族们根本就瞧不起出身不好的人。

    后来张仪回到家,他妻子就说,你游学天下,怎么能受得了如此的污辱。没想到张仪笑了笑,反问他妻子他那长三寸的舌头还在不在。既然他的舌头还在,那他就不愁没有出路。

    虽然只是聊聊数语的一段诙谐的对话,但是体现了张仪的自信与韬略。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果然凭借着他的口才打动了秦惠文王,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草根我想,张仪肯定凭借不是口才,而是他关于天下大势的分析,关于他的政治韬略,关于他对连横战略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才会打动秦惠文王的。秦惠文王也是一名贤君,不会因为某人的夸夸其谈就委以重任。

    这时候,由于秦国逐步强大,而且雄踞关中之地,有鸟瞰中原之势,战国七雄中的其它六国在公孙衍的协调下正在组织合纵。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根本就不肯齐心协力,所以这次联军攻打秦国没有成功。

    在东方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这时魏国经过马陵道一战后,已经衰弱了。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