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这片火热的土地 > 八十五、报刊发行会 2

八十五、报刊发行会 2(2/2)

务的话,市里又能怎么样?”林源打破砂锅问到底。

    陶桃笑道:“戴部长会先找你谈话,帮你提高认识。然后何书记会再找毕书记谈话,帮他提高认识。”

    林源道:“那为什么咱们不模仿市里的做法,也实行谈话制度呢?”

    陶桃笑的更厉害,“因为你们怕市领导,但村里却不怕镇领导。”

    林源想了想,还真是这样。他们的命运全部掌握在市领导的手里,但村干部们却不然。这使的他们在工作中只能唯市领导马头是瞻。考虑问题的时候,也要先看领导的眼色,然后才能看群众的要求。

    “唉!”林源叹了口气,不吱声了。

    “别不吱声呀,快点安排呀。”陶桃催促他。

    “还安排啥呀?就按你说的办呗。”林源有些丧气。

    “任务我让宣传办很快就可以分完,可部署会怎么个开法?什么时候开?你得安排,我不能越权呀。”陶桃继续缠他。

    林源懒懒的道:“以前怎么开的,现在还怎么开,我授权你全权安排。”

    陶桃嚷道:“林书记,别这么懒洋洋的,积极点。你昨天还说要和我一块儿冲锋陷阵的,现在就开始消极了?”

    林源提了提精神,“不消极,你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说吧,让我做什么?”

    陶桃只好无奈地道:“那好吧,咱先初步定在后天开会。我去准备会,你去给毕书记汇报,看看毕书记什么意思?他若没意见,咱就后天开。另外,你和毕书记商量一下,开会的时候你主持,让他讲话。”

    “行,就这么办。”这次林源答应的很痛快。稍一考虑,又补充道:“你快点把任务分解好,我拿着一块儿给毕书记汇报。”

    第二天上午,陶桃就把任务分解方案交给了林源。

    拿着方案,林源有些纳闷。其它报刊倒没有什么异议,主要是《柴州日报》。全镇920份《柴州日报》任务,分配数最多的是镇教办,400份;其次是镇机关,95份。

    林源疑惑地问陶桃:“咱们全镇有多少所学校?教办怎么分了这么多?机关上也不少呀,镇上财力又不宽裕,毕书记同意给机关上订这么多吗?”

    见林源真的是啥也不知道,陶桃忍不住就又笑,“我的林书记呀,你是真的啥也不知道呀?镇机关上这95份并不是镇上公费订阅,而是镇机关干部自已掏钱订阅;教办的400份也主要是镇上的老师自己掏钱订阅。”

    林源有些吃惊,“这是党报,很多老师并不是党员,人家不愿意订怎么办?”

    陶桃苦笑,“同意不同意的都得订,这么多年来都是这么办的,只要是靠财政发工资的,都得订一份《柴州日报》,不是光同志们自费订,你和我都得自费订,包括毕书记和王镇长都是自费订。而且也不是只咱们柴山是这样,全柴源所有乡镇都这样。”

    “噢,原来是这样。”林源终于明白了。

    “全镇这么多村,每个村基本上都有几十名党员,不能把任务分解到村里吗?”林源注意到,村里分配的任务并不是太多。

    “前段时间中纪委治理整顿报刊秩序时对村里的报刊负担作了规定,明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400元。其实这个方案里已经超了这个标准了,但也没办法,要不然分不开。实际上很多村是完不成分配任务的,如果能完成的话就用不着咱们去督促、去做工作了。目前农村村集体经济很薄弱,有的村是村干部掏钱订报纸。”见林源对农村情况确实还不是太熟悉,陶桃只能进一步给他解释。

    林源没有再说话,他已经感觉到,这确实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拿着任务分配分解表,林源便去找毕有成汇报。毕有成作为老乡镇,对这些显然都很熟悉,简单的看了看后,便同意了林源汇报的方案。

    动员会其实很简单,每年都是这个样,按照惯例来就是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个过场。

    林源主持的会议,陶桃宣读了镇上参照市里做法制定的报刊征订实施意见,毕有成代表党委作了动员部署讲话。应该说,这个规格比市里还要高,市里的动员会只是市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市委书记并没有出席。可镇上毕有成却亲自出席并讲了话,这也更加彰显了镇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