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金史 >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1/2)

    ◎文艺下

    ○赵沨周昂王庭筠刘昂李经刘从益吕中孚(张建附)李纯

    甫王郁宋九嘉庞铸李献能王若虚王元节麻九畴李汾元德明

    (子好问)

    赵沨,字文孺,东平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性冲淡,学

    道有所得。尤工书,自号“黄山”。赵秉文云:“沨之正书体兼颜、苏,行草

    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当处苏、黄伯仲间。”党怀英小篆,李阳冰以来

    鲜有及者,时人以沨配之,号曰“党赵”。有《黄山集》行于世。

    周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大定进士,仕至同知沁南军节度使。

    昂年二十四擢第。调南和簿,有异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路铎以言事被

    斥,昂送以诗,语涉谤讪,坐停铨。久之,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复召为三司官。

    大安兵兴,权行六部员外郎。

    其甥王若虚尝学于昂,昂教之曰:“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

    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章以意为主,以言语

    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

    虽极辞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

    昂孝友,喜名节,学术醇正,文笔高雅,诸儒皆师尊之。既历台省,为人所

    挤,竟坐诗得罪,谪东海上十数年。始入翰林,言事愈切。出佐三司非所好,从

    宗室承裕军。承裕失利,跳走上谷,众欲径归,昂独不从,城陷,与其从子嗣明

    同死于难。嗣明字晦之。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

    题。稍长,涿郡王翛一见,期以国士。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

    临政即有声。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而邹四窜匿不能得。朝

    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轲治其狱,庭筠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而已。

    再调馆陶主簿。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

    亦恐四方效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

    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

    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是

    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

    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

    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

    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

    行止为訾。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固无足怪。如

    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耶。”遂迁庭

    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语在秉文传。二

    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

    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贫,

    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又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

    “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

    堂、东观,无复斯人矣。”

    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于颜间,

    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从游者如韩温甫,

    路元亨、张进卿,李公度,其荐引者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士,世

    以知人许之。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艹聚}

    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

    山水墨竹云。

    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号“淡游”云。

    刘昂,字之昂,兴州人。大定十九年进士。曾、高而下七世登科。昂天资警

    悟,律赋自成一家,作诗得晚唐体,尤工绝句。李纯甫《故人外传》云,昂早得

    仕,年三十三为尚书省掾,调平凉路转运副使。时术士有言昂官止五品,昂不信。

    俄以母忧去职,连蹇十年,卜居洛阳,有终焉之志。有荐其才于章宗者,泰和初,

    自国子司业擢为左司郎中。会掌书大中与贾铉漏言除授事,为言者所劾,狱辞连

    昂。章宗震怒。一时闻人如史肃、李著、王宇、宗室从郁皆谴逐之,铉寻亦罢政。

    昂降上京留守判官,道卒,竟如术者之言。

    李经,字天英,锦州人。作诗极刻苦,喜出奇语,不蹈袭前人。李纯甫见其

    诗曰:“真今世太白也。”由是名大震。再举不第,拂衣去。南渡后,其乡帅有

    表至朝廷,士大夫识之曰:“此天英笔也。”朝议以武功就命倅其州,后不知所

    终。

    刘从益,字云卿,浑源人。其高祖捴,天会元年词赋进士,子孙多由科第入

    仕。从益登大安元年进士第,累官监察御史,坐与当路辨曲直,得罪去。久之,

    起为叶县令,修学励俗,有古良吏风。叶自兵兴,户减三之一,田不毛者万七千

    亩有奇,其岁入七万石如故。从益请于大司农,为减一万,民甚赖之,流亡归者

    四千余家。未几,被召,百姓诣尚书省乞留,不听。入授应奉翰林文字,逾月以

    疾卒,年四十四。叶人闻之,以端午罢酒为位而哭,且立石颂德,以致哀思。

    从益博学强记,精于经学。为文章长于诗,五言尤工,有《蓬门集》。

    子祁字京叔。为太学生。甚有文名。值金末丧乱,作《归潜志》以纪金事,

    修《金史》多采用焉。

    吕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宫人。张建字吉甫,蒲城人。皆有诗名。中孚有

    《清漳集》。建明昌初授绛州教官,召为宫教、应奉翰林文字。以老请致仕,章

    宗爱其纯素,不欲令去,授同知华州防御使,仍赐诗以宠之。自号“兰泉”,有

    集行于世。

    李纯甫,字之纯,弘州襄阴人。祖安上,尝魁西京进士。父采,卒于益都府

    治中。纯甫幼颖悟异常,初业词赋,及读《左氏春秋》,大爱之,遂更为经义学。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法庄周、列御寇、左氏、《战国策》,后进多宗之。

    又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心。章宗南征,两上疏策其胜负,上奇之,给送军中,后

    多如所料。宰执爱其文,荐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论时事,不报。宣宗迁

    汴,再入翰林。时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为左司都事,纯甫审其必败,以母老辞

    去。既而高琪诛,复入翰林,连知贡举。正大末,坐取人逾新格,出倅坊州。未

    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汴,年四十七。

    纯甫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孔明、

    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万方书,援宋为证,甚切,当路者以迂阔见抑。中年,度

    其道不行,益纵酒自放,无仕进意。得官未成考,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

    以文酒为事,啸歌袒裼出礼法外,或饮数月不醒。人有酒见招,不择贵贱必往,

    往辄醉,虽沉醉亦未尝废著书。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

    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稿”,其余应物文字为“外稿”。又解《楞严》、《金刚

    经》、《老子》、《庄子》。又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中国心学、

    西方文教”。数十万言,以故为名教所贬云。

    王郁,字飞伯,大兴人。仪状魁奇,目光如鹘。少居钓台,闭门读书,不接

    人事。久之,为文法柳宗元,闳肆奇古,动辄数千言。歌诗俊逸,效李白。尝作

    《王子小传》以自叙。天兴初元,汴京被围,上书言事,不报。四月,围稍解,

    挺身突出,为兵士所得。其将遇之甚厚,郁经行无机防,为其下所忌,见杀。临

    终,怀中出书曰:“是吾平生著述,可传付中州士大夫曰,王郁死矣。”年三十

    余。同时以诗鸣者,雷琯、侯册、王元粹云。

    宋九嘉,字飞卿,夏津人。为人刚直豪迈,少游太学,有能赋声。长从李纯

    甫读书,为文有奇气,与雷渊、李经相伯仲。中至宁元年进士第。历蓝田、高陵、

    扶风、三水四县令,咸以能称。入为翰林应奉。正大中,以疾去。没于癸巳之难。

    庞铸,字才卿,辽东人。少擢第,仕有声。南渡后,为翰林待制,迁户部侍

    郎。坐游贵戚家,出倅东平,改京兆路转运使,卒。博学能文,工诗,造语奇健

    不凡,世多传之。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