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异域汉将 > 第16章 遇伏(下)

第16章 遇伏(下)(1/2)

    次日一早,当阳光洒遍莽原之时,使团开始重新启程,出关西去。尤素福的商队亦在旁随行。何传带着人马出关相送。半个时辰之后,何传勒住马头,在马上向师傅躬身行了个礼。

    “师傅,此地已是界首,徒儿不能再往前了。望师傅千万保重!”

    师傅看何传时,脸上已经不再有愠怒之色,但仍然是冷冰冰的。师傅客客气气地回了个礼,便打马前行,去不复顾。何传无奈地叹息了一声,打马来到我身旁,郑重地向我和冯翔、仇捷道别:

    “前路艰险,千万保重!”

    何传说这句话时,双目注视着我。我知道他话中深意,便向他点了点头,并深深作了一揖。马踏銮铃风阵阵,这是荒原之上唯一的声响。众人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低头前行。汉境已过,前方便是西域,那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我们毫不知情。况且在到达车师之前,我们不知还要穿过多少荒原,踏过几座沙丘。茫茫西北,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洛阳这样一个繁华锦绣地的人而言,充满了神秘。对待未知,有人惊怕,有人憧憬,各种各样的心情思绪交融在一起,变成沉沉无声弥漫在使团之中。

    走出去很远之后,我回头望去,只见远处的一座沙丘上立着一个人影。红袍白马,似乎是何传。在何传身后,唯有群壑一线,关城一点,蹄印一串串。

    使团缓缓前行,所过之处都是一般景色——青天黄沙、荒原群丘,令人感到视觉疲劳。偶尔有一两株灰色的植物出现在沙地上,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晃着身子;有一两条小生命从沙地里钻出来,飞一般地跑开,然后重新将身子隐没进沙中。虽然这段路荒凉枯燥,但却是前往西域的必经之所。无论是前朝凿通西域的博望侯张骞,还是斩首楼兰的傅介子,抑或是大宛矫诏的冯奉世。那些在故事里频频出现的英雄人物,无一不在这段路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后来由于匈奴频频犯边,这条路被几番切断。最后一次疏通此路,并为大汉所占有,也不过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年,定远侯班超在西域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神话。

    这条路上留下了太多前人的足迹,他们在此路上来来往往,追求自己的理想。我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他再也没能踏上归途。

    正在我思绪万千之时,突然间,只听见身旁沙丘之后传来了驼铃阵阵,我立即打起了精神。这时,其他人也听到了驼铃之声,纷纷警惕戒备。师傅将手高高举起,示意使团停下。很快,探马回报,原来发出声音的是一队客商。这让我们松了口气。

    片刻之后,那队客商在沙丘之后转了出来。他们一行几十人,全部都是胡人,身穿胡服。商队之中有十匹骆驼,驼背上驮着货物,那阵阵清脆的铃声就是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他们见到使团之后,远远地向我们招了招手,然后继续前行。

    师傅待商队去远之后,便下令继续前进。但走了不多时,我们便追上了那队客商。他们的行进速度很慢,商队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这一次,我们离他们的距离相对较近,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每人的样子。这批客商里的成员全都身形高大,孔武健硕。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都穿着厚厚的毛皮斗篷,从上到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商队为首的是一个蒙着脸的男子,他头上戴着兜帽,口鼻用黑纱蒙住,只有双眼露在外面。他骑着骆驼走在队伍最前面,当我们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向我们点头致礼。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之后,我偶然间回头一望,发现那队客商的行进速度似乎加快了不少。虽然并未接近使团,但却紧紧跟随在使团之后。而商队首领的似乎一直注视着使团的方向,从来没有看向其他地方。这队客商奇怪的行为令我提高了警惕,我正要打马上前禀报师傅的时候,使团突然停了下来。

    我抬头一望,只见前方不远处的山丘上,立着一人一骑。那人骑着一匹乌黑的骏马,马鞍两旁挂着羽箭雕弓。他穿着一身皮甲,头上戴着毡帽,右手握着一把弯刀,左手手臂上托着一只苍鹰。此人向阳而立,双眼紧闭,任长飞吹乱虬髯,他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塑。使团众人纷纷停下来注视着此人,眼神中无不流露出惊讶。这时,山丘之上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