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金瓶梅人物画廊 > 后记之四 第二次亲密接触

后记之四 第二次亲密接触(2/2)

房里去了。

    玉箫把帘子掀开,婆娘见无人,急伶俐两三步就叉出来(想想这些动作,确实显示了她的性格。),往后边看茶去了。等她和小玉拿着茶点回到李瓶儿房里时,月娘就问怎么这么晚,她说西门庆在房里喝酒,她不敢进去,这才耽误了时间。月娘也没多想。

    喝完茶,几位女人玩牌。惠莲站在旁边指指点点,不断给人出招儿,而且看两家牌,宣之于众,因此泄露了孟玉楼的底牌。玉楼恼了,说道:“你这个媳妇,可也真多事儿,我们在这里掷色子,你在旁边插嘴插舌。这儿有你说话的地方吗?”把老婆羞臊得满脸通红,站又站不住,立又立不住。真是:谁人汲得西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在西门庆家中,月娘喜欢自以为是,也最具政治头脑,又因为是正妻,所以经常指点江山,畅所欲言。

    金莲是嘴尖口快,心里藏不住事儿,经常是别人装枪,她来放炮,她经常是充当孟玉楼的炮手。

    李瓶儿在进入西门府之后,行事风格发生根本变化,再也没有对待花子虚和蒋竹山时的锐气,变得沉默寡言,克己忍耐,尤其是面对潘金莲咄咄逼人的攻势时,她总是大踏步后撤,以图“忍一时风平浪静”。

    李娇儿是一个胜任“潜伏”工作的特务,她和西门大姐一样,在《金瓶梅》中是一个形象扁平的人物,不过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西门庆死后锋芒毕露,但是在西门庆生前,她除了传播一点小道消息之外,基本没有发表意见。

    孙雪娥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她是“没有时运的人”,也确实如此,她命运不济,遭人同情,同时她又不识大体,遭人痛恨。她经常发表议论,不是无人理睬,就是被人抓住弱点,迎头痛击。

    只有这个孟玉楼,她是最为八面玲珑的,好听一点说,这叫深通人情世故,难听一点说,她是老奸巨猾、深藏不露。这也是在评价薛宝钗时,如果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可能要得出背道而驰的结论。我们在评价刘备时说他“喜怒不形于色”,其实这种政治家的隐忍是有素质的表现,不过太有城府,也难免让人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让人难以窥破其真实心意。在某种程度上,孟玉楼也是这样一个人,不管她如何不满,很少有控制不住的时候,所以她树敌很少,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潘金莲四面出击,结果除了春梅和她沆瀣一气之外,她得罪了西门府中所有人,最后失道寡助,结局很惨。

    我做这一番评论,主要是为了突出孟玉楼的处事风格,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让人有形象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如今毫不留情地痛斥宋惠莲,虽然原文简单,我们可以想见惠莲当时的张扬。

    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不耐烦,文人真是愿意抠字眼呀,多大的一点小事,他就长篇大论,上纲上线,文人误国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有些文人不懂大义,只会文字游戏,可也不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如果研究不出一点儿微言大义,总是泛泛而读,《金瓶梅》中除了酒色财气,空空如也。人的一生有多少大事可做?只有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才有意义。

    读书同样如此。

    我们想一下,同样的场景以前发生过。在第十八回中,月娘宴请陈敬济,后来又额外开恩,让他一起玩牌,紧接着潘金莲隆重亮相,不知道是本性使然想要吸引人的注意力,还是存心要勾搭这个小伙儿,反正是浪声浪气,在旁边指挥月娘打牌。

    《金瓶梅》中有如此多的女人,作者为何要单单把这两人设计成这样?为何别人没有这样的言行?

    所以说,我们抓住一点,进行延伸思考是有必要的,不是文人误国。作者可能不想表达这种含义,但他如此设计肯定事出有因。如果您要说作者确实没有这样想,那么您把兰陵笑笑生请出来,我要当面问他,直接采访。

    读书要善于比较。

    在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之后,两个人说了不同的话,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慨叹“大丈夫当如是也”,前一句话可以遭来祸灭九族,后一句话没有取而代之之意,无法加罪。司马迁为何如此记载?或者说他为何如此设计对话?能不能把两句话颠倒过来?我说不能。因为项羽“以武力经营天下”,刘邦恰恰相反,“吾宁斗智不斗力”,只有这样说才符合各自的身份。

    总之,言行是个人性别、身份、性格、素质的外在表现,你可以在某些场合矫揉造作,你可以对某些人释放烟雾弹,但是你不能在所有的时间,在所有人的面前进行伪装,狐狸尾巴终究要显露出来。

    作者以前就交代了,宋惠莲用裤腰带连接上西门庆的裤衩带之后,行为十分张扬,接下来她还有一系列的表演,让人深表同情,也让人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她自认为找到了一座靠山,哪知道西门庆只是一座冰山,见不得火。

    这束火焰主要来自潘金莲。软耳根子的西门庆如果要是皇帝,绝对就是一个昏君,因为昏君的最大特征就是喜欢小人的谗言,也就是说,潘金莲的谗言就是烤化西门庆这座冰山的火焰,随着冰山的垮塌,宋惠莲变得孤立无援。

    宋惠莲和潘金莲之间的争斗终究要摆到桌面上来。两个性格如此接近的人物不是惺惺相惜,就是一山难容二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