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城的灯 > 第02节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

第02节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1/2)

    第二节立正、稍息,向右看齐

    六个月后,冯家昌当班长了,军区独立团一连四班的班长,军衔为上士。

    那时候,小个子胡连长刚刚升职为营长。当他离开连队的时候,他对冯家昌

    说:“我再告诉你一个绝招,这是当兵的第二个绝招:吃苦。”

    冯家昌笑了。

    胡营长斥道:“你笑什么?”

    冯家昌绷起脸来,很严肃地说:“我没笑。”可他心里说,锤子,都是农家

    孩子,还不知道吃苦么?

    胡营长说:“——狗日的虫!”

    这时候,冯家昌跟小个子老乡说话已经很随意了,他说:“营长,你可以带

    ‘箩’了。”

    胡营长笑了,说:“箩儿?”

    冯家昌说:“你家那‘箩’,细面的?”

    胡营长大笑,一挥手说:“晦,不就是个‘箩儿’么,粗面细面一样用。十

    年了,我等了整整十年……”

    接着,胡营长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不要轻看那两个字。记住,苦

    是吃的,冲上去,死吃!”

    很快,冯家昌就发现,胡营长说的那两个字并不简单。在这里,“吃苦”是

    一种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是极限的艺术。你想啊,连队里大多是农村

    兵,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操,谁怕吃苦?!况且,那正是一个学习雷锋的年代,

    早晨,每当起床号响起来的时候,那些在乡下长大的兵们一个个就饿虎一般冲出

    去了:有抢着挑水的,有抢着扫地的,有抢着喂猪的(可惜连里只有两头猪),

    有抢着帮炊事班切菜的,还有跑到连部去给指导员端洗脸水,又被通讯员指着鼻

    子骂出来的……老天!

    在这种情况下,冯家昌知道,就是吃苦,也得动动心思了。

    于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冯家昌开始跑步了。每天早晨,四点半钟,冯

    家昌就一个人偷偷地爬起来,到操场上去跑步。跑步的时候,他只穿单衣单裤。

    那操场很大,冯家昌每次都跑十圈,这十圈相当于五公里路。五公里跑下来,身

    上就热了。尔后,冯家昌再悄悄地踅回班里,戴上棉帽,穿上棉衣棉裤,去写黑

    板报。

    那时候天苍苍的,四周还灰蒙蒙一片,他就已经把黑板报写好了。那黑板连

    同支架都是他在营部借的。那本是一块坏了的黑板,就扔在营部的房后,是他趁

    星期天的时间修好的,尔后自己用省下的津贴买了一小罐黑漆,重新油了一遍,

    这才悄没声地拉到了连里。从那天早上起,他就自觉自愿地成了连里的专职报道

    员了。

    按照连里的规定,司号员一般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吹起床号。在他吹起床号

    之前,正是连长和指导员轮番跑出去撒尿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里,也就是冯家

    昌蹲在那儿写黑板报的时候。那时,他的黑板报已写有三分之二了,就见连长和

    指导员夹着尿“咝咝、溜溜”地先后跑出来……开始他们不大注意,有一泡尿急

    着,也就从他身边蹿过去了,可一天一天的,就见这么一个战士蹲在雪窝里写黑

    板,滴水成冰的季节呀!五更里,也就是一天最寒的时候,就那么捏着一小节粉

    笔,一字一字地写,那手还是手么?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了。于是,一天早上,

    连长硬夹住了那泡尿,站在他身边看了一会儿,说:“四班长!”冯家昌立时站

    起身来,直朔朔地说:“——到!”连长没话说了,连长说:“好。好。”接着

    是指导员,指导员掩着怀,看得更仔细一些,他看看“报头”,再看看一个个标

    题,尔后才说:“四班长。”冯家昌又是“刷”的一个立正:“——到!”指导

    员就多说了一个字,指导员说:“不错。不错。”话是很少的,可那印象种下了。

    特别是指导员,他先后在全连大会上,表扬了冯家昌两次!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个黑板报,连里的战士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路过的

    时候,有人会站到跟前瞥上两眼,也有的根本就不看。不就是粉笔字么?可是,

    渐渐地,看的人就多了。因为黑板报上会不时地出现一些人的名字,如:“某某

    某”学雷锋办了什么好事,“某某某”拾金不昧,“某某”带病参加训练等等…

    …这样一来,人们就开始关注这个黑板报了。是呀,当名字出现在黑板上的时候,

    虽说你嘴上不吭,可心里会“美”上那备一小会儿,那是一种品德的展览哪!

    就这样,在无形之中,冯家昌在连里一下子就“凸”出来了。名字上了“板

    报”,当然是高兴的。可上黑板报的并不是一个人,那标题和名字是时常更换的,

    于是受到表扬的人就越来越多。自然,凡是上过黑板的人,在心里都记住了他,

    那由喜悦而产生的感激之情也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板报”抬高

    了他的知名度,“板报”也强化了亲和力。于是,年轻轻的,就有人叫他“老冯”

    了。有人说:“老冯,一笔好字啊!”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乎,凡是评“五好战士”的时候,人们都异

    口同声地说:“老冯。老冯。”

    人么,一旦“凸”出来,就成了椽子了。“露头椽子”,自然会遭人嫉妒。

    也有人不服气,说:“真会讨巧啊,赇,不就写几个字么?!”有一天,当冯家

    昌又蹲在那儿写黑板报的时候,三班长“王大嘴”来到了他的跟前。“王大嘴”

    在连里是有名的大块头,个大肩宽喉咙粗,一顿能吃八个蒸馍!也就是在新兵训

    练时曾伤了“尘根”的那位。他仗着力气大,从来就不把冯家昌放在眼里。这会

    儿,他蹲下身来,对着冯家昌的耳朵说:“——老冯,不会叫的狗咬人哪!”冯

    家昌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还是忍住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了笑。“王

    大货”站起身来,故意大声说:

    “操,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冯家昌还是一笔一笔地往黑板上写字,他只装作没有听见。可他的“心”听

    见了,听得真真白白!

    “溜溜就溜溜。”在此后的日子里,冯家昌一直等待着这个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那正是大练兵时期,部队时兴“突击拉练”。常常夜半时分,

    正睡得迷迷糊糊的,紧急集合的号声一响,三十秒钟之内,部队就拉出去了。走

    的还尽是山路,一走就是几百里!到了这时候,冯家昌那双用蒺黎扎出来的铁脚

    就派上用场了。有一段时间,由于他办黑板报很积极,连长也真就把他当“秀才

    兵”对待了,这里边当然也含有一丝轻视的成分,认为他“拉练”肯定不行,就

    把他编在了“收容班”。可是,在部队将要走完行程的时候,他的行为一下子震

    惊了全团!

    就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作为“收容班”班长的冯家昌,身上竟然背了九支

    步枪!远远看去,那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人,那是一个行走着的“柴火捆”;是一

    个活动中的“枪排架”;是一匹耸动在山间的“骆驼”!九支步枪啊,那几乎是

    一个班的装备,他就这么驼着,一步一步地走在行军队伍中……夕阳西下,在蜿

    蜒的盘山道上,不时地有团里的战士指着冯家昌说:“靠,骆驼!骆驼!”

    长途拉练,是比脚力、比耐力的时候,也就真应了那句话:“是骡子是马拉

    出来溜溜!”到了这时候,冯家昌是豁出去了,他也是知道累的,他的脊梁也不

    是铁做的,他背上已经磨出了一道道的血棱子,那沉甸甸的疼痛在一次次的磨擦

    中变成了一只只蜇人的活马蜂。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说,日你妈,我看你能有多

    疼?!好在他有一双铁脚,那双从不打泡的铁脚就一步一步地踩着那痛走下去,

    走下去!他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