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六章 完美装巡(2/2)

于提高抗沉性(主要为了防鱼雷和水雷),采用飞剪首,第二提高火力,即把单装10寸炮换成双联装10寸炮,同时预留足够空间以便今后的升级(历史上的加里波第并不是完全的炮塔结构,所以射速比较慢,只有40秒一发,后期英国的10寸炮能达到20秒一发)其余火力保持不变。但增大备弹量。第三强化防护,为了更好的抵御12寸级别舰炮,将新船主装强化到8寸,上部6寸不变。炮塔正面强化到10寸。炮廊全部以8寸为标准(包括120MM炮廊)。第四动力系统,原有加里波第级航速为20节,主机功率13000+马力,为了能使新船达到22节以上速度,建议将主机换成17000马力,同时配合飞剪首,战舰将有达成设计航速。本来徐杰打算参照意大利的PISA级,上8寸炮来代替6寸,毕竟6寸炮无法击穿后期装巡的非重点防护部位,但是考虑到北洋的船坞的尺寸和维修能力。PISA级的140米长度和21米的宽度(加里波第是18米)以及万吨的吨位,徐杰还是理智的放弃了这个不太切合实际的计划(从技术上来讲,这条船也是在12年以后才开工)于是乎,这条强化版加里波第的基本技术指标就在徐杰的策划中完成。

    但是实现起来却相当不容易。第一,水管锅炉的供应,这东西意大利产不了。只能找法国(话说法国的动力系统相当之NB。从前无畏时期,英帝就买过法国的水管锅炉用在自己的巡洋舰上。在1战时期,法国就有8万马力的机组。而在2战期间,1940年时法国的黎塞留号战列舰就装备了过载功率达17万8千马力的机组,实验航速更是达到32.5节。而被德派推崇的俾斯麦号过载才有16万马力。差距明显啊。)第二,装甲问题,从历史来看,哈维碳硬化装甲在1890年就发明了。但是相对而言,徐杰更喜欢用克虏伯碳硬化装甲,因为后者性能更好。但是时间上是1893年。如果自己不能帮助某家工厂在92年前生产出足够量的克虏伯装甲,徐杰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哈维装甲。第三10寸火炮及炮塔,这东西目前属于超时代产物,历史上在1894年前没有。自己还要凭记忆去设计一下,然后选择一个工厂生产。至于实际产能,历史告诉徐杰,产能根本不是问题。在1880+年就可以制造万吨级战列舰的意大利。至少有4个船厂可以生产万吨级战列舰。而在他所知的历史进程里,在90年到93年间,意大利没有生产新的战列舰。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些工厂的船台完全可以满足徐杰的需要。当然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历史上加里波第的船体造价是50万英镑,加上武器后是60万英镑左右。(本子买的74万英镑有被敲竹杠的嫌疑)而自己这条船如果想造好,70万英镑是跑不了的!!钱从哪来?!是个问题!!!

    ...